上海市档案馆所藏《上海的食米问题》(档号B0-13-196)由民国时期的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所编辑,出版于1949年3月,属于“工业问题丛刊”的第八号。“工业问题丛刊”由当时的工商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不定期出版,专供工商界及相关机关人士参考,前七号分别为“工业问题座谈纪要合辑”、“战时生产局特辑”、“重庆煤矿业及煤焦管制问题”、“工业会与工业同业公会制度研究”、“战时工业管制检讨”、“上海工业现状”、“上海的燃料与动力问题”。从以上标题来看,该系列丛刊主要以战时及战后重庆、上海的工业为考察对象,探讨了煤矿业、工业会、工业同业公会、工业管制、燃料等工业问题。该小册子虽然只有15页,却旨在通过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文字向读者介绍上海在抗战胜利后至解放前的粮食问题。
第一部分介绍了“米的来源和供应状况”。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百姓生存的基础,食足则民安,否则社会定会动荡不安。开埠以后,上海城市的超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人口的膨胀。据档案记载,上海人口在1900年就超过100万,跃居中国第一,1915年超过200万,1930年突破300万大关,成为中国特大城市,远东第二大城市,也是仅次于伦敦、纽约、东京、柏林的世界第五大城市。1948年11月,国民党实行户口总清查,清查出的人口总数为544万,其中非上海籍人口占上海人口的80%以上,可见,上海乃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就如此大型的移民城市而言,人口的高度异质性势必对上海人民的吃饭问题产生不小的难度。
上海米的来源几乎全部都要依靠外地供应,因此米市形成较早。苏、锡、常等地米客,从苏州河船运来沪的米粮,多集中在闸北新闸桥一带的徐大兴等8家米行交易,称北市;湖北、江西、安徽等地由长江航运来粮和杭、嘉、湖进黄浦江的米粮,多在南市丰记码头到王家码头之间,豆市街的小润泰、周义记等八九家豆米行交易,称南市。南、北米市场以现货为主,也有路货和期货贸易。上海粮商同全国各地的粮商形成网络,互通信息,新兴的粮商资本已有相当的根基和实力。上海市政府社会局曾说:“欲断米商之操纵,非由政府予以相当之管理及分配不可,但米商与内地米行俱有联络,招之便来,麾之便去,不难左右本市粮之到数。”
第二部分的内容为“米价波动与米粮管制”,第三部分为“计口授粮”,这两部分是全书的重点,详细描述了抗战胜利后上海米价的波动、面临的米慌以及国民政府采取的粮食配售政策。
粮食价格为历代当政者所关注。清康熙始,各地粮价须按月向朝廷报告。雍正时期进一步推广,到了乾隆作为一项制度普遍实行。乾隆二年至宣统三年(1737~1911年),松江府175年完整的粮价资料中,前60年每石粳米价格,稳定在1~2两白银之间浮动。光绪元年至宣统三年(1875~1911年),每石粳米从白银2.89两上涨至7.98两。
民国元年至26年(1912~1937年),粮价有过较大波动,但25年的粳米价,年平均仅上升2.22%。民国26~34年,八年抗战期间,上海被日军占领,粳米价格上涨6万倍。抗战胜利后,民国34年9月末,每石粳米3724元,民国37年8月,每石配给米300万元,市场价逾6000万元;8月19日,发行“金圆券”,价格冻结,10月,每石配给米金圆券11.13元,次年5月21日,每石粳米即达金圆券45000万元。粮价飞涨,民众愤怒。
民国38年4月2日开始,米价空前剧涨,市场白粳每石金圆券11.7万元,特粳12.3万元;次日,白粳16万元,特粳16.5万元。9日每石29万元;13日每石52~54万元;15日每石70多万元;18日每石100万元;22日限价每石200万元,场外价达300万元;5月13日,白粳每石价4400万元;21日,白粳每石45000万元。不久,国民党政府在上海的统治,以全面崩溃而告终。
我们再来看看粮食的配置情况。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国民党发动大规模内战,通货恶性膨胀,物价猛涨,粮食匮乏。上海市市长吴国桢在民国35年6月19日上海粮食问题汇报会上承认:上海之米粮形势已达危险程度,将发生米店无米、餐馆停业、骚动和抢米等事件,本人因忧虑米事,已夜不能寐。民国37年3月,实施全面配给,市民凭证每人每月配粮7.5公斤,4月,即实行持证购米,“门有长队,店无存粮”。同年8月19日实施限价,米源越限越少。10月,配给米“每证面粉10斤,不愿吃面粉的待有米时再购”。次年3月,配给米,“每人整米二市斤,碎米三市斤”。市民怨声载道。
民国37年8月19日“改革”币制,以金圆券1圆兑换新法币300万元,并实施限价政策,米价越限越高,粮源愈来愈少。每逢米店出售配米时,居民蜂拥而至,人山人海,唯恐买不到米。1949年2月4日黑市米价每担高达金圆券七、八千元,米店停业。3月15日公布,本市3月份计口配售米,每人整米2市斤,碎米3市斤。4月份配米每人5市斤,5月份配米每人5市斤。5月27日上海解放,民国期间上海粮食配售结束。
接下来的第四、第五、第六部分分别介绍了“米业组织”、“碾米工业”、“食米的存底问题”。
通过这本鲜为人知、言简意赅的小册子,上海解放前粮食问题的历史得以比较清晰地呈现,我们不难发现,人民的吃饭问题的确是每个中国政府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国民政府曾经无法解决的难题在30年后的共产党手中得到了彻底解决和根治。政权的孰优孰劣,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