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钱化佛戎装照
钱化佛50岁留影
钱化佛和林森(右)在一起
1935年4月,钱化佛与于右任(中)、陈存仁(右)在上海城隍庙合影
钱化佛和太虚法师合影
王一亭(王震)为钱化佛《观音》立轴题词
钱化佛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1910年回国,在天津路创办“补救社”,名为民办教育机关,实质为各地仁人志士商讨革命大计之处。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淞沪群起响应。钱化佛在前线抢救伤员,流弹袭来,他胸前插袋中的银币被打去半枚,人却无恙。民国成立后,许多同盟会员成了达官要员,钱化佛却避谢一切官职,解甲返沪,被后人尊为“辛亥首义老人”。
钱化佛致力于改进社会教育,并组织新剧社,创办影片公司。为纪念上海光复,民鸣社在新新舞台(今七重天宾馆处)演出新剧《黄花冈》,钱化佛不仅登台表演,还兼前台办事。春柳社在圆明园路兰心剧院上演《黑奴吁天录》,钱化佛饰黑奴。他还在天仙茶园(位于福建中路)的《孙中山伦敦蒙难记》、笑舞台(位于汕头路)的《西太后》等剧中扮演角色。时人评价:“化佛先生擅皮黄,又为新剧大家。一登场,扮演古今何等人物,无不形容毕肖,声吻宛然询神乎其技矣。”
钱化佛是我国第一代电影明星,在香港路上亚细亚影戏公司摄制的多部无声滑稽短片中饰演男主角,其表演风趣幽默,轰动一时。
钱化佛善书画,曾参与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海上书画联合会等美术社团活动,又发起在劳合路(今六合路)松石山房成立艺乘书画社。他笔法精湛,尤其擅绘佛像,作品有《达摩渡江图》《十八罗汉图》《降龙伏虎图》等,无不神形兼备,栩栩如生。他曾携带作品赴日展出,名播艺苑,载誉而归。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钱化佛无比愤激。学生会和工人教育联合会为筹措资金,与钱化佛商洽举办书画展览。钱化佛慨然应允,拍卖自己得意的作品,还出售所画的折扇和王一亭、于右任的题词等,收入全部接济工人及难属。
1930年,钱化佛的画作参展比利时列日万国博览会,夺得最优等奖凭和金质奖章,此事至今鲜为人知。
钱化佛有收藏癖,藏品荦荦大观,有成扇、历代泉币、紫砂壶、鼻烟壶及日伪告示等。钱化佛是中国早期烟标收藏的代表人物。1932年,钱化佛参加了在波兰举办的首届国际烟标展览并荣获金奖。1939年,钱化佛在南京路大新公司举办个人展览,附展烟标藏品。他用不同香烟牌号组合成抗日标语进行爱国宣传,同时还将冒牌烟盒与真品对比陈列,借此打击奸商,维护消费者利益。他是收藏火花的全国第一人,藏品达10万余枚。为揭露日寇的侵略罪行,他晚上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在街头揭日伪告示,几次险遭日伪军警逮捕,终于搜集到一套较完整的日伪告示,保存作为历史文献和日本侵华罪证。
钱化佛晚年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1964年在上海逝世。
(黄浦区档案局景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