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北往的轮渡记忆
 

生命因水而不息,城市因水而灵动。千百年来,奔流不息的黄浦江,孕育和造就了上海这座城市。正如每个城市都有其特质,每个城市也有它独特的交通方式。例如,菲律宾吉普尼车、老挝漂流筏,再如重庆的过江索道、香港的“叮叮车”…而对于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来说,过江轮渡,是最为熟悉的交通方式之一。

杨浦作为最早的上海港码头之一,早在清朝同治时期,就有洋泾渡、杨树浦渡等渡口。至1990年底,杨浦区境内有轮渡线6条,轮渡站6个,轮渡站房屋建筑面积7872平方米,客渡轮17艘,汽车轮渡8艘,年客运量8621万人次,载运机动车262.99万辆次,非机动车27.61万辆次。

80年代丹东路汽车轮渡站1

20世纪80年代丹东路汽车轮渡站

90年代嫩江路车辆渡码头1

20世纪90年代嫩江路车辆渡码头

20世纪70年代以前,轮渡是上海市民往来于黄浦江两岸的唯一方式,80年代上海轮渡已成为全球最繁忙的轮渡航线之一,90年代,还曾出现过“百万市民过浦江”的壮观场面。

大多数上海人记忆中的轮渡永远少不了“呜呜”的汽笛声,也少不了轮渡船上腾起的阵阵浓烟,还有那空气中不时弥漫着的柴油气味。当放客的闸门缓缓拉开时,岸上的乘客就迫不及待的奔向船舱,预想找到一个上下船方便又安静舒适的位置。如果运气好,兴许还能找到一个座位暂时歇歇脚。那时,“挤轮渡”是上海人记忆中最难以忘却的一种体验。而今的轮渡,早已更新升级,船舱明亮宽敞、舒适整洁。不仅不必为了“抢”位置而着急奔跑,而且可以悠闲地欣赏浦江美景,享受这短暂的摆渡时光。

随着浦东开发开放和黄浦江上越江大桥、隧道的修建开通,交通方式从传统的轮渡过江转变为隧道、大桥、轮渡组合的立体化越江交通新格局,但是轮渡在越江交通体系中依然不可或缺。

配合45公里滨江岸线公共空间贯通和开放,黄浦江核心段沿线的轮渡站、游船、码头全部旧貌换新颜。其中,位于杨浦滨江国际创新带的宁国路渡口可谓是众多轮渡站中的“新样板”,它紧邻杨浦滨江步道和人行栈桥,设计中突出生态绿色主题,融入了多元融合的理念,打造了一座“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渡口建筑,与杨浦大桥交相辉映,与杨浦滨江相得益彰。除此之外,轮渡站内软、硬件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智能检票系统、语音宣传引导系统、免费饮水处以及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厕所等人性化的服务,营造了优质的乘船体验。

IMG_20190129_153543

2019年宁国路渡口

微信图片_20130914153108

2019年宁国路渡口候船室内景

微信图片_20130914153335

2019年宁国路渡口上下船的乘客

几十年时光变迁,轮渡票价从最初每人每次0.06元,普通月票1.5元;到90年代,每人每次0.20元,普通月票每张3元。直至2019年,票价已调整为每人每次2元,助动车3/辆。支付方式不仅有传统的现金兑换筹码,也有交通卡、微信扫码等多种便捷方式。

轮渡月票1轮渡月票2轮渡月票3

1994年上海市轮渡公司对江渡客运月票缴款证

现今,浦江两岸已拥有隧道、轨交等多种快捷便利的交通工具,大多数人已不再需要搭乘轮渡上下班。但低廉的票价和观看浦江风景的独特体验却备受市民和游客的喜爱,轮渡逐渐成为欣赏上海黄浦江风景,感受海派特色文化的最佳工具。

百年时光,轮渡不仅穿梭在外滩万国建筑群、陆家嘴金融中心和杨浦滨江,也是穿行于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承载着上海的记忆,续写着“魔都”的魅力与辉煌。

(杨浦区档案馆 徐小萌)

2019-04-25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2016@上海市档案局 上海市档案馆 版权所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路326号 上海市档案馆 电话:021-627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