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用过的手帕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垃圾分类正给我们带来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纸巾的使用越来越频繁,纸巾虽然没有手帕那么有设计感和漂亮,但大家图纸巾使用方便,随用随扔,但造纸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纸巾产生的垃圾日渐成为各国政府头痛的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的产生,养成一个绿色健康的生活习惯尤为重要,使用可以重复利用的手帕,恰恰是优雅得体又环保的生活方式。
大家可记得否,那些岁月我们曾经拥有过的那些手帕和手帕厂?在那没有塑料袋的日子里,大家口袋里都有一块美观整洁、绿色环保并可循环使用的手帕,它曾经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配饰,年轻人用它来包早点(粢饭团、包子和鸡蛋等),幼儿园小朋友把它别在胸前,上年纪的老人用它来包零钱,那一块块经典图案的手帕曾经记载了我们这代人多少美好的记忆。后来纸巾和塑料袋的出现才让它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相对纸巾而言,手帕的优势还是挺明显的,美观大方,吸油吸汗,更卫生,没有纸巾漂白问题的困扰。据报道中国每年消耗纸制品440万吨,一吨纸制品需要消耗17棵10年生的大树,也就是说中国每年在生活用纸上就要消耗7480万棵10年大树,这是一组异常可怕的数字。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我们每个人不但要做好垃圾分类管理,还要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处置量,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利用,以改善生活环境质量。
上海手帕一厂生产的经典图案手帕(图片来自网络)
上海手帕一厂生产的西装手帕(图片来自网络)
上海手帕一厂手绘真丝手帕(杨浦区档案馆馆藏)
还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昆明路1192号的上海手帕一厂么?它的前身是仁丰机器染织厂,创建于1929年9月,由德商德孚洋行染料买办谢克明独资,最初设厂在齐齐哈尔路951号。聘请惠罗公司朱庚陶为经理,周伯英为厂长,德孚洋行化验员许延钰为工程师。当年号召大家抵制日货、爱用国货,获利颇丰,所得利润大多用来添置厂房设备,至1936年已经成为当时国内声誉卓着的大型全能的染织厂之一,产品行销全国各地,仅1938年净利即达银币四十万元。
昆明路1192号的上海手帕一厂厂房
1941年改为上海仁丰机器染织厂股份有限公司,1954年11月公私合营。1954年至1964年,公司不断做大做强,相继有承大呢绒号、丽华染织厂、联业背袜带厂、华达印花工业社、华丰和织造厂等5家厂并入。1966年10月,改名为上海手帕一厂,1984年7月,上海手帕机配件厂并入,1996年与上海手帕染纱厂合并。2000年9月7日正式更名为上海汉森手帕染整厂。
上海汉森手帕染整厂车间工作场景
上海手帕一厂在鼎盛时期集手帕染、整、印花、织造于一体,是手帕行业的全能厂。厂里职工近千人,生产各类印花手帕、头巾、餐巾等,并加工整理色织手帕,使用双鱼牌商标。1983年,被上海市经委定为外贸出口专厂。1987年5月,获得上海市商检局颁发的出口产品质量许可证,产品销往欧美、亚洲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991年末,上海手帕一厂年生产印花手帕达6000万条。其中17寸60支仿绸印花手帕、42支男女印花手帕于1990年被评为纺织工业部优质产品;36寸仿腊染头巾被上海市纺织工业局被评为优秀新产品。1992年上海手帕产品出口占全国70%,占世界手帕市场进出口量的25%。
双鱼牌商标(图片来自网络)
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的今天,我们呼唤手帕的回归。其实一块小小的手帕用途很多,比如天气热时用来擦汗;上完厕所洗手后用来擦手;女生吃饭的时候把手帕盖在腿上或者铺在桌上;约会时铺在坐凳上等。还可以有多样的造型,成为扮靓随身物,出行打扮加上一条精致的手帕显得随意又时髦,可以戴在头上,可以绑在手腕上,也可以系在包包上,彰显一个人的优雅和品位。记得小时候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幸福的黄手帕》,电影的具体情景已经记不清了,但电影中家门口那迎风飘扬的一长串黄手帕深深地印在我们这一代人脑海里,那黄手帕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手帕造型(图片来自网络)
做工考究、设计精美的手帕(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大家用惯了纸巾,用手帕的人越来越少了,但也许有那么一天,如果你不带块美丽的手帕出门,你都不好意思叫自己时髦人了。
(杨浦区档案馆 沈勇) |